-
为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,近日,淮北市人民路学校孙丽劳模工作室领衔人孙丽、核心成员王思宇两位老师,受邀前往河南省周口市参加语文教学研讨活动。
活动中,王思宇老师执教《夏天里的成长》,呈现聚焦“思维导图赋能习作教学”的示范课。课堂上,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,先带领学生共同绘制课文思维导图,清晰搭建文本框架;再通过“扶放结合”策略,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段落思维导图创作,帮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方法。从“夏天具象事物”到“生命成长感悟”的深度引导,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,课堂氛围轻松高效,充分展现工作室“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”的教学主张。学生在掌握方法后,更将思维迁移至“秋天”主题创作,现场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并完成片段习作,以丰富想象力与清晰逻辑表达,印证课堂教学实效。
示范课后,王思宇老师以《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单元教学思考》为题开展专题报告,结合示范课例深入解析新课标要求。她强调,习作教学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,善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降低写作门槛,同时通过“读写结合、情境创设、生活链接”三大路径,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。
工作室领衔人孙丽老师开展《小学语文“教-学-评”一体化的理解与实施路径》主题讲座,深入解读“教学评一体化”教学理念。她围绕三大核心内容展开:一是剖析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基础,明确“一致性”是静态目标对齐,“一体化”是动态过程融合的深化关系;二是阐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科学内涵,强调其“以评促学、以评助教”的育人价值;三是重点分享“目标引领-任务驱动-嵌入评价-持续改进”的课堂实施路径,用具体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从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策略,让抽象理论可落地、可实践。
此次跨域教研,既展现了两位老师的个人专业能力,更集中传递了孙丽劳模工作室在“新课标下习作教学”与“教学评一体化实践”两大领域的深耕成果。作为被命名的“志愿服务队”,工作室始终秉持“专业引领、共享共赢”原则,将前沿教学理念化作星火,传递至更多基层学校与教育一线,让优质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广袤的成长之路。
(文图/淮北市人民路学校)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