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层动态】责任引航 助力归途 ——淮阳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活动

周口 更新于:2025-08-29 11:50
  • 西门大少

    “我以前总觉得年纪小不用担责,今天才明白,我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,更让爸妈、姐姐妹妹一直担心……”在淮阳区看守所的帮教活动现场,罪错未成年人小明(化名)褪去往日的傲慢与抵触,红着眼眶向父亲坦露内心愧疚。

    16周岁的小明,此前曾因涉嫌故意伤害、聚众斗殴等违法行为多次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,2025年7月又因参与两起聚众斗殴案件被依法刑事拘留。长期以来,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束手无策,家庭沟通陷入僵局。为切实帮助小明认清行为危害、修复家庭关系、树立正确人生导向,8月26日上午,淮阳区人民检察院“淮小未”护未团队联合司法社工,以“责任・归途——家庭与未来的对话”为主题,针对小明及其家庭开展精准化线下帮教活动。

    活动中,检察官首先明确“以帮教为核心、非审讯性质”的活动定位,结合小明涉案细节,细致阐释其行为的违法性、社会危害性及法律后果,破除其“未成年即可免责”的侥幸心理,引导其树立基本法律认知。司法社工则依托提前收集的家庭影像资料——包括家人的合影、妹妹手绘作品等,搭建起情感沟通桥梁,让小明直观体会到家人始终未变的牵挂与期盼。

    “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孩,姐姐妹妹都依赖你,爸妈只希望你能做个有担当的人,今后既要保护好家人,更要约束好自己。”在“父母的牵挂”互动环节,小明父亲首次主动打破沟通壁垒,向孩子坦露心声,话语间满含关切与期盼。在司法社工的耐心引导下,小明从起初的沉默抗拒,逐步尝试回应,慢慢卸下心理防备,开始正视自身对家庭应尽的责任。

    “你在调度人员、管理刀具时,是否考虑过可能造成他人受伤的后果?”“16周岁在法律层面需承担哪些刑事责任,你是否清晰?”在“行为的重量”环节讨论中,检察官与社工通过一连串直击核心的提问,引导小明深刻反思自身行为对他人、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多重危害;在“家中的顶梁柱”环节,父亲与小明共同探讨“理想家人的责任与担当”,小明主动作出承诺:“今后会认真反思过往,学会用合法、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,不再让家人担心。”

    活动尾声,小明与父母共同签署《家庭帮教承诺书》,这份文书既是家庭成员间的帮教约定,更是检察机关、司法社工与家庭形成的帮教合力。在检察官与社工的鼓励下,小明满怀愧疚地拥抱父亲,悔恨的泪水传递出其改正错误的坚定决心。

    此次帮教活动,有效打破罪错未成年人与家庭、社会之间的沟通隔阂,以“责任”为核心锚点,既唤醒未成年人的责任担当意识,也进一步赋能家庭凝聚帮教力量。接下来,淮阳区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罪错未成年人检察帮教工作,不断探索更具针对性、实效性的帮教模式,以司法专业力量与人文关怀相结合,帮助更多“迷途少年”认清人生方向、重拾生活信心,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。

    来源:淮阳检察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